从牙膏洗面奶到染发剂,从纸尿裤卫生巾到剃须刀,宝洁的产品深入几乎所有家庭,并拥有潘婷、海飞丝、飘柔、OLAY、SK-Ⅱ、舒肤佳、佳洁士等众多**品牌。但近几年,这家庞然大物在中国乃至**一直面临品牌老化的问题,在年轻人心中一度是“妈妈用的产品”的代名词。
2013年起,宝洁的**销售额几乎停滞甚至下滑。2017年财年,宝洁的销售额为651亿美元,甚至低于2006年。
2015年起,宝洁高层启动了100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,品牌从170个骤降到65个。2015年、2016年是艰难时刻,宝洁在中国的7个部门里仅有2个还在增长。之后宝洁管理层承认在中国市场失误,并试图通过销售更多高端产品,以及更加年轻化个性化营销手段来重振市场。
在中国,宝洁旗下的OLAY玉兰油、SK-Ⅱ开始大规模和小红书、微博等以及各类kol合作“种草”。打开小红书,*的开屏广告就是窦靖童*的版SK-Ⅱ神仙水;而护舒宝新推出的液体卫生巾,近刚刚和*科普自媒体“毕导”进行了合作。
在这一过程中,*试水的美妆部门的确帮助了宝洁,特别是OLAY与SK-II,保持了比本品类更高、也更持久的增速。截止2019年6月底的2019财年,宝洁在**的营收达676.84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1%。10月22日,宝洁公司公布了2020年季度(2019年7—9月)财报,数据显示,宝洁财季净销售额为177.98亿美元,同比增长7%,净收益为35.93亿美元,同比增长12%。
曾经被营销教科书作为“多品牌营销”经典案例的宝洁现在一脸懵逼,销量下滑,媒体唱衰,消费者嫌弃……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
PG奉行的多品牌战略,在刚进入的中国时候,在国人心目中,它是洋品牌,是行业参与者,她的每个产品曾经一度作为其所在行业的*档的产品。